编者按:捐躯赴国难驰盈配资,视死忽如归。80年前,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华南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建了东江纵队、琼崖纵队、珠江纵队等抗日武装(统称“华南抗日纵队”),华南敌后战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敌后三大战场之一。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推出“华南抗战的中流砥柱”全媒体报道,全面呈现华南抗日纵队孤悬敌后、浴血奋战的感人故事,敬请垂注。
华南抗日纵队:浴血三千战 砥柱是此峰
盛夏广东,热浪滚烫。惠州大亚湾,游人如织。
祥和之下,历史的记忆并未远去。日历拨回80多年前——1938年10月12日,日军兵分三路在大亚湾登陆,很快便侵占华南大片国土。
危难时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华南儿女组建了东江纵队、琼崖纵队、珠江纵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韩江(潮汕、梅埔)纵队等抗日武装(统称“华南抗日纵队”)。据不完全统计,这支活跃于广东(含海南岛)、广西等地的华南抗日纵队,到抗战胜利前夕发展壮大到2.8万余人,建立了面积达9.7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多万人的根据地和游击区。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华南抗日纵队在武器装备、兵员数量等均远不如日军的情况下,不畏生死、英勇作战,给予敌人沉重打击:抗击和牵制日伪军15万余人,对日伪军作战3000多次,歼灭日伪军2.2万余人。华南敌后战场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敌后三大战场之一。朱德在党的七大所作的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中,将华南抗日纵队与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孤悬敌后英勇抗击日军
祖国大陆最南端——雷州半岛。当年,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活跃在湛江遂溪、廉江等地,足迹甚至远达广西钦州、合浦、北海。如今,这些地方保存完好的各类抗战纪念设施、战斗遗址,成为那段悲壮历史的珍贵见证。
目光继续向南。海南海口市琼山区,发源于白沙黎族自治县的南渡江在潭口拐了个弯,流速趋缓,形成潭口渡口。86年前,琼崖人民在此打响抗击日军第一枪。江边的“琼崖纵队抗日第一枪纪念园”至今仍在无声诉说那场战斗。
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战争期间,华南地区,从南岭山麓到五指山,从潮汕平原到北部湾,中国共产党领导华南儿女建立东江纵队、琼崖纵队、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等抗日武装,英勇抗击日军,取得累累战果。
——东江纵队从原来的200多人发展到后来的1.1万余人,对日伪军作战1400余次,毙伤日伪军6000余人,俘虏、投诚3500余人,自身牺牲2500多人。
——琼崖纵队至日本投降时已发展至7700余人,毙、伤、俘日伪军5500余人,日伪军起义反正300余人,自身牺牲5600多人。
——珠江纵队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阡陌纵横、河网密布的地理特点,巧妙开展袭击战、麻雀战、爆破战、地雷战等游击战术,消灭了大量日伪军。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将部队发展至1400多人,与日伪军作战15次,毙伤俘敌200多人,击沉日军运输船2艘,牵制日军兵力5000余人。
——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担负了对占驻雷州半岛的日军4000人和伪军3000人的作战任务,先后进行大小战斗100多次,歼敌1000多人。
——韩江纵队对日伪军作战70多次,歼敌600人以上,缴获各种长短枪1000多支,一大批弹药物资等。
……驰盈配资
“华南抗日纵队远离党中央,远离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孤悬敌后。在党的领导下,他们浴血奋战、不怕牺牲,克服了千难万险,最终战胜了凶残而强大的敌人,成为坚持华南敌后抗战、支撑华南敌后战场的中流砥柱。”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副教授魏法谱说。
创下许多以弱胜强光辉战绩
深圳市龙岗区,有条名叫“铜锣径”的山谷。山谷北面山势陡峭,难以攀登;南面草木茂盛,便于隐蔽。1942年5月14日,铜锣径伏击战在此打响,持续近1个小时,日军人马遭受重大伤亡。战后,惠东宝和港九各地人民群众奔走相告:“曾生(时任广东人民抗日总队副总队长)游击队打败了日本仔 !”
抗战期间,华南抗日纵队灵活运用游击战术,创下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绩。一场场敌我力量悬殊的英勇战斗,镌刻着华南人民的顽强不屈。
1944年5月7日夜,日军加藤大队约500余人,企图抄小路偷袭正在梅塘乡(今东莞市黄江镇梅塘社区)龙见田村整训的东江纵队领导机关及第三大队。东江纵队果断反击,毙、伤敌近100人。战斗中,独立中队政委李中牺牲、中队长黎汉威负伤,第一小队除小队长袁康和6人负伤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日军逃回据点后,大队长加藤及10多名日军羞愧自戕。
1945年2月28日凌晨,日军向驻扎在白石村(今中山市三乡镇白石村)的珠江纵队一支队发动进攻。珠江纵队以班为战斗单位,迅速占据村内碉楼等有利建筑,同敌军对峙将近一天,击毙日军13人,伪军多人。当天下午4点左右,一支队在增援部队配合下,夹击敌军,毙伤日伪军40多人。
1942年9月18日,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二支队在竹崀桥伏击日军,缴获日军机关枪2挺、掷弹筒1个、长短枪30多支,有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创造了琼崖抗战史上一个精彩的伏击战例。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还与国民党军队等密切配合,取得诸多战果。
珠江是中国南方最大水系。在广东,珠江分八个口门,浩浩荡荡注入南海。位于中山市的横门水道,便是“八门”之一。1939年7月至9月,日军两次从横门水道入侵中山。中共中山县委以“青年抗日先锋队”名义组成横门前线抗日支前指挥部,并组建武装和国民党守备总队并肩作战,成功击退了日军两次入侵。
1939年10月28日拂晓,驻潮汕云步墟的日军突袭乌洋山中国军队阵地。驻扎在附近的汕青游击队(韩江纵队前身)迅速加入战斗,共同保卫乌洋山。1940年1月2日,日军再次进攻乌洋山一带,汕青游击队第三小队队长许英在战斗中不幸牺牲,弥留之际仍唱着《八百壮士歌》:“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打日军很光荣”“和平是打出来的,不是天上掉的!是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年97岁的东纵老兵陈作明回忆当年战斗经历,至今记忆犹新、斗志昂扬。陈作明出生在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湖洋田村,自小便目睹日军在家乡的累累暴行,16岁时加入东江纵队,参加过夜袭日军炮楼等战斗。
粉碎敌人“万人大扫荡”
走进东莞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东江纵队前身之一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部旧址、操场旧址、粮食加工场旧址等保存完好。一砖一瓦,皆是历史印记。正值暑假,不少家长带孩子来这里聆听先辈们的抗战故事。
1943年11月,日军派重兵驻守广九铁路沿线据点,出动第一〇四师团的一个联队,驻东莞县城、石龙、太平、虎门等地的日军,伪军第三十师和其他地区伪军等共9000多人,号称万人,采用“铁壁合围”战术,向大岭山根据地发起“万人扫荡”。
当时,根据地驻扎着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等1000多名抗日将士。形势危急!
11月19日夜,部队决定兵分三路向外突围。为此,部队想了一招“金蝉脱壳”,即秘密、多路地从敌人包围圈的缝隙中偷偷溜出去。
次日黎明,日伪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发起总攻。当敌人爬到山顶时才发现,游击队早已不见了踪影。
东江纵队第四、第五支队政委黄业曾在回忆录中描述了当时的突围场景:“给敌人烧掉的房子,木头余烬还未熄灭,透出微弱的火光,随风吹来一阵阵硝烟辛辣的气味,鬼子在走动的影子也隐约可见”“整个队伍都隐蔽在河床里,我们不用趟水,可以沿着长满荆棘的河沟边走”……
面对日军发起的一轮轮“扫荡”,很多战士为国捐躯。
走进位于中山市五桂山南桥的石莹桥村,绿树成荫、鸟语蝉鸣。溪边的一块巨石旁,矗立着一座十六烈士纪念碑,上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1945年,日军对五桂山地区实行“扫荡”。珠纵一支队16位战士来不及转移,藏身于山腰一炭窑内。战士们虽7天7夜未进食,但誓死不降,后不幸被扫山的敌人抓获。面对日军的酷刑,游击队员们始终守口如瓶,最终壮烈牺牲。
华南抗日纵队的反“扫荡”斗争,取得了宝贵胜利——游击队跳出敌人包围圈后迅速组织力量,通过伏击、袭击、阻击等战法予其沉重打击:
在东江地区,经过1个多月的艰苦战斗,南粤儿女不仅粉碎了敌人的“万人大扫荡”,还打通了广九铁路沿线的解放区,切断了日军南线交通大动脉;在海南,1942年5月底至1944年春,琼崖军民粉碎了日军的“扫荡”“蚕食”,打破了其建设所谓“大东亚新秩序”的嚣张企图……东江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作尧曾回忆说,“广九线在东江纵队的频繁出击下,已经处于半瘫痪状态。”
【点评】
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魏法谱:
华南抗日纵队得到国内外广泛赞誉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华北、华中、华南三大敌后战场,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历史贡献。其中,华南抗日纵队是领导开辟华南敌后战场的主要力量。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副教授魏法谱说,华南抗日纵队在日、伪、顽夹击的不利局面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到2.8万余人。
“华南抗日纵队在极其艰苦复杂的敌后环境中,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华侨、港澳同胞的大力支援,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方针,打破了日、伪军多次‘围剿’,击退了国民党顽军的多次进攻,取得了辉煌战果。”魏法谱表示,这不仅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而且拖住了日军在华南的主力部队,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华南抗日纵队还在繁华的香港市区开展了城市游击战,并充分利用华南辽阔的海域、众多的岛屿,建立和发展海上武装,开展海上游击战,控制着数百里的重要海岸线,成为华南抗战的一大特色。
魏法谱介绍,抗日战争期间,华南抗日纵队共牵制日、伪军15万人,对日、伪作战3000多次,毙伤日、伪军9265名,俘虏3749名,受降1665名;毙伤顽军5288名,俘虏2042名,受降155名。总计歼敌22114名,缴获枪炮6700支(门)。华南抗日纵队还积极进行秘密大营救,开展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工作,与盟军开展军事合作,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华南抗日纵队的英勇斗争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为“广东人民解放的一面旗帜”。
南方+记者 祁雷
通讯员 何飞彪驰盈配资
恒财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