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林场
群山叠翠,林海茫茫。在广东省云浮林场,12.8万亩绿意上空,无人机正在开展空中巡查。
作为广东省林业安全生产制度建设试点单位,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云浮林场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党员干部深入山头地块,开展监督、检查、巡护等工作,现场会开得比以前更多了。值得一提的是,云浮林场以技术为引擎,构建“四防一体”安全防护体系,守护这片来之不易的“满眼皆绿”。
“四防一体”夯实绿美根基
“传统的巡护方式难以高效覆盖广阔林区,因此必须引入新技术。”在广东省云浮林场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广东省云浮林场党委书记、场长陈海军指着屏幕上的森林资源监测平台界面介绍道。
守护绿水青山公牛配资,安全是底线。
为了牢牢守住这条“底线”,云浮林场打造了全域路网矢量地图,依托森林资源监测平台能够实现火险预警、人员定位调度、远程监控和数据统计管理等功能,为应急指挥提供了全面、实时的信息支持。
有了这套系统,林场人对林区状况看得更清、反应更快,显著提升了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效率。
广东省森林资源监测平台。南方+ 王嘉豪 拍摄
陈海军介绍,基于智慧平台,云浮林场构建起“人防、技防、物防、管理防”四防一体的安全生产与森林防火体系。
“其中,‘人防’是重点。”陈海军介绍,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林场加强作风建设,党委班子带头,分片区加强巡护管理;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山头地块,开展监督、检查、指导,结合实际谋划和设计怎么做好施工、怎么种好树,开现场会比以前更多了。
目前,林场拥有两支共30人的半专业扑火队伍,每个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实战演练和培训,每周进行一次体能拉练。“扑火队的单兵装备和防灭火工具,全部按照专业扑火队的标准配置,战斗力向专业队靠拢。”广东省云浮林场森林防火科科长肖模佳介绍。
同时,云浮林场将所有进入林区作业人员纳入安全培训体系,做到“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并划分34个安全责任区,形成网格化管理。周边7个镇、17个村委及森林公安派出所通力合作,共建联防联控网络。
今年6月,云浮林场青年扑火队员携带装备深入指定林区公牛配资,开展高强度野外拉练。受访者供图
“技防”显效能。除了无人机巡查和森林资源监测平台,云浮林场还优化“以水灭火”布局,将关键区域取水半径缩短至平均3公里(高山区不超过5公里),大幅提升灭火效率。
“物防”作保障。云浮林场建立了三级物资储备网络,分为2个中心仓库、13个前沿站点、15处微型消防站,确保物资充足、布局合理,并严格管理、定期培训,保证装备完好、人员会用。
“管理防”建长效。作为省林业安全生产制度建设试点,云浮林场制定了包含12项规程的核心制度,并不断修订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明确各类风险处置流程。制度执行靠巡查和简化操作,隐患排查治理则建立了“微信上报→专人48小时核查→100%整改→结果反馈”的闭环机制。
这套“四防一体”的体系运行效果正在彰显。今年清明期间,林场全员值守,出动巡查260余人次,设防火卡点10个,无人机巡查54架次,检查登记人员4475人、车辆1343辆,最终实现零热点、零火情。
自然课堂播撒爱绿护绿的种子
守护森林,不仅在于“防”,更在于“育”。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云浮林场还积极开展自然教育科普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撒下爱绿、护绿的种子。
广东省云浮林场自然教育科科长张莉介绍,云浮林场实施“云林课堂”培训计划,对青年干部进行专业培训,提升科普质量。林场精心设计“九彩沟自然教育径”等主题科普步径,配套开发了系列课程。此外还推出“一路追竹”探索竹文化、“岭南本草”辨识药用植物、“大树课堂”认识森林等沉浸式自然体验活动,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爱绿护绿的种子。
云浮林场还结合植树节等节点组织义务植树活动。今年上半年已举办了13场,吸引了1328人次参与。2025年广东林业科技活动周期间,林场围绕“绿美广东科技兴林”主题,举办了湿地研学、“云林本草”体验、手工制作等活动。
张莉介绍,云浮林场还根据学校、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不断完善、改进课程。今年上半年,林场已接待校园团队研学活动6场,超500名学生参与。“上过课的学生都反馈很好,弥补了他们在学校无法走进自然这方面的缺失。”
云浮林场韭菜坑管护站一隅。受访者供图
从人防到智防,从防火演练到自然课堂,林场用扎实的安全管理和生动的科普教育,守护着12.8万亩绿海,让这片“满眼皆绿”的画卷,在智慧守护和代际传承中生生不息,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贡献力量。
记者:王嘉豪 马立敏
拍摄:王嘉豪
剪辑:金镝
设计:佘夕彤
统筹:卢轶 尚黎阳 张冠军 李细华
联通:广东省云浮林场公牛配资
恒财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