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融合配资,2025年第三届清远西牛麻竹笋尝鲜季暨产业招商推介活动在清远英德举行。作为活动重要一环,现场还发布了“媒体+”聚力清远西牛麻竹笋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央广网广东站负责人陈亚勇、南方农村报社副总经理张锦标、北大荒融媒体总编室主任张克华、清远日报社副社长黄妍、清远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宋兴强、清远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赵凯航、英德市融媒体中心副主任万山河共同发布行动方案。
据发布方介绍,行动方案在宏观的农业产业中,聚焦西牛麻竹笋这一细分产业率先提出系列可行措施,是全省首个为百亿规模级农业产业制定的“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行动方案。央广网广东站、南方农村报社、北大荒融媒体、清远日报社、清远市广播电视台、英德市融媒体中心等媒体共同发布行动方案。
近日,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委宣传部联合印发相关工作方案,通过实施“媒体+”行动助力“百千万工程”,推动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走向深入。大盘取厚势,落子开新局。清远在落实省委工作要求的基础上融合配资,聚力一点,围绕西牛麻竹笋制定了符合地方特色的“媒体+”工作措施。
“从助力到聚力,一字区别背后突显了清远抓重点、抓落实的特点。”清远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在解读行动方案时表示,聚力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聚力整合央省市县四级媒体资源,在农业产业品牌建设、渠道拓展、文化挖掘等领域打出“组合拳”;另一方面,聚集五大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中的西牛麻竹笋,以“小切口”做好“大文章”。
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媒体聚力的过程也是各类优势资源的集中整合。在今天发布的行动方案中,清远提出“媒体+创意”“媒体+渠道”“媒体+品牌”“媒体+人文”和“媒体+科技 ”共计五项具体措施。其中根据媒体优势和特长又有不同的分工和侧重,让“媒体+”赋能农业产业服务精准化、效果最大化。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以各级、各类媒体为例,中央级媒体在宏观叙事、系统联动上更具优势,省级媒体能发挥媒体链接资源优势,让优质资源走出去、引进来。具体来看,行动方案策划“西牛麻竹笋万里行”系列活动,走出广东,走进黑龙江、重庆等省(市)举办品鉴会、产业对接会,推动产品进商超、餐饮和电商平台。
按照行动方案的要求,清远将进一步发挥媒体在垂直领域的信息传播、资源整合、品牌塑造、舆论引导等功能,积极发展“媒体+”新业态,融合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力量,通过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产销对接新生态、挖掘产业文化内涵、驱动产业技术升级等方式,将西牛麻竹笋打造成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岭南农业金字招牌融合配资,推动西牛麻竹笋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如果将整合各级媒体资源比作“攥指成拳”的动作,那么锁定西牛麻竹笋这一细分产业,便是清远上下聚焦一处、集力而攻的目标。
为什么选择西牛麻竹笋?据发布方介绍,作为清远五大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之一,西牛麻竹笋产值已破百亿,是清远市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规模大、势头好、产业链发展日趋完善,是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西牛麻竹笋迈向全产业链发展阶段,已成为助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力量。”清远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株小竹苗掀起“植竹增绿、植竹生金”热潮,大力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其中,植竹增绿两年内新增麻竹笋种植面积24万亩,鼓励村民在“五边”开展“见缝插竹”“全域植竹”。同时鼓励农民开“荒”种竹,盘活一批宜林荒山和低质低效林,在联农带农、增收致富方面取得新成绩。
2025年第三届清远西牛麻竹笋尝鲜季暨产业招商推介活动
数据显示,近年来西牛麻竹笋产业联农带农7.29万人。在核心产区西牛镇,全镇从事麻竹笋行业人口约2.5万人,拥有规模加工企业共7家,竹笋专业合作社共54个,家庭农场及加工点200多个。
“希望聚力细分产业开展试点和探索,为更多的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行性经验。”上述相关负责人介绍,行动方案还有助于产业融合创新,进一步发挥媒体融合传播优势,激活乡村产业振兴新动能,围绕实施“百千万工程”,开创“媒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来源:南方农村报融合配资
恒财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